无障碍 登录 注册

博州创新草原治理模式 实现生态生产“双丰收”

来源:博州林草局 日期:2025-09-15 17:09 点击:[次] 【字体: 【打印本文】


   博州天然草原面积2503.3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44.3%。2011年国家开始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州划定政策奖补面积共1939万亩,其中禁牧805万亩,草畜平衡1134万亩


为提升草原生态保护成效,博州自2023年起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先行,积极探索推进草原生态综合治理改革试点工作。州党委、政府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通过实地调研梳理瓶颈、出台方案明确责任、依托项目促进发展,形成闭环式工作思路,确立改革试点的目标任务。


改革试点范围首先聚焦于温泉县查干屯格乡三个牧业村草场严重退化区域的23.3万亩草原。工作中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牧民自愿、属地管理”原则,充分发挥改革专班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动员,统一牧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实现知行合一。


博州科学调整草场用途,在尊重牧民意愿且保持奖补资金总额不变的基础上,将米里其格草原23.3万亩夏草场划为禁牧区,23.3万亩冬草场划为草畜平衡区,实现禁牧区与草畜平衡区的等面积置换,并签订为期三年的置换责任法律文书。2024年,改革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置换面积45.5万亩,累计达68.8万亩


针对转场无序问题,温泉县人民政府出台规范性文件,明确夏季转场不早于6月20日、秋季不早于9月20日,建立了长效机制。同时强化监督管理,明确乡(镇、场)为责任主体、村(队)和牧民为落实主体、草原监督管理机构为监督主体的三级责任体系,发挥林长制和草场管护员作用,严格把控转场秩序和载畜量,实时巡控禁牧区。


项目支撑为生态修复提供了有力保障。2022至2023年,争取资金4316万元,完成退化草原修复12.1万亩、围栏封育45公里。治理成效显著,米里其格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治理前大幅提升至85%以上,2024年超过90%;亩均鲜草产量由2022年的185公斤增至2023年的275公斤,2024年达到440公斤,较2022年增长138%,已由重度退化草原转变为优质打草场。


2025年,博州将继续巩固改革成果,在现有68.8万亩置换基础上,计划再科学动态调整禁牧与草畜平衡区75万亩,统一规范转场秩序,并依托“三北”六期等重点工程,实施草原围栏、退化草原修复、人工种草等项目,推进系统综合治理。


通过持续努力,博州草原综合植被盖度逐年提高,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恢复,抗风险能力增强,实现了养殖增效、牧民增收与草原增绿的多赢目标。


扫描分享至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