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写信
入口
清晨,几只白鹭扑棱着翅膀越过草丛冲上云霄,阳光掠过艾丁湖泛起涟漪,这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在多年前只是一些老人脑海中记忆的片段。2013年起,艾丁湖生态保护治理工程拉开了帷幕,湖水面积逐渐变大,流域生态逐渐变好……2024年7月26日,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吐鲁番市艾丁湖湿地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后,保护“吐鲁番之肺”有了更加坚实的法治屏障,野生动物在水面周边游玩的场景如今已成为艾丁湖日常。
听民意、摸实情 筑牢立法根基
“周围环境有些乱,存在私自开垦荒地的行为”“居民倾倒生活垃圾”“水源补水逐年减少”……在座谈会、实地走访的过程中,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成为立法前期珍贵的“问题清单”。
2023年2月,吐鲁番市人大常委会组建了由市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参与的调研团,深入艾丁湖湿地周边走访,查看湿地情况,明确需要规范的重点领域。为了更加广泛地收集公众意见,除了线下走访,吐鲁番市人大常委会还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网络和媒体公开征求意见,让更多人参与到湿地保护的立法活动中。
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人员通过基层代表联络站,召集公众,听取他们的意见。走进田间地头与正在劳作的农民交流时,一位在艾丁湖周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言辞恳切,希望像亲人一样的艾丁湖能“长大些”。在收集意见的过程中,在艾丁湖周边的村落,有许多村民提出应该将艾丁湖湿地保护纳入到村规中,最终,这个建议体现在了《条例》的第四条,“艾丁湖湿地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依法将艾丁湖湿地保护的相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协助做好艾丁湖湿地保护工作。”保护艾丁湖湿地成为村民们共同的责任。
“光这个《条例》的名称就改了很多版,最初是从‘艾丁湖生态保护条例’这个范围考虑的,后来经过实地调研、多次讨论,将立法的范围缩小到了艾丁湖国家湿地公园,从艾丁湖核心区开始保护。”吐鲁番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方向明告诉记者。从复杂问题中抽丝剥茧,吐鲁番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紧迫的地下水位骤降问题,直击群众反映强烈的私挖乱采、垃圾污染、水源截流等现象,在《条例》中设置了禁止性条款。这一场场扎实的调研,为条例确立了“坚持问题导向、小切口切入”的务实底色。
聚合力、破难题 推动立法实施
立法启动阶段,“党委点题、人大主导”的工作格局确立。吐鲁番市人大常委会牵头多部门组成立法小组,正式启动艾丁湖湿地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
每一次专项调研,都是多部门协同合作的现场。
“艾丁湖湿地保护立法面临的最大难点就是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方向明告诉记者,过去,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地下水过量开采,吐鲁番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不仅影响了当地农业发展,还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因此这就需要建立生态补水协调机制。
在破解“生态补水”核心命题时,涉及的部门多次召开会议。吐鲁番市万泉水务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技术人员带着再生水水质检测报告和输送方案参加会议,用数据分析再生水水量、水质是否符合湿地生态需求,来自水务公司的专业方案成为关键突破口——利用闲置再生水补给湿地。这一提议,为《条例》第十二条中艾丁湖湿地公园补水“优先使用再生水”奠定了基础。吐鲁番市农业农村局则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特点,提出“休耕轮作”的耕种模式与高效节水技术路线。
在处理争议问题时,民主协商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周边种树的问题上,有村民希望多种植一些经济作物,但担心影响生态。通过讨论,最终确定了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企业承包生态林。有企业尝试种植兼具生态和经济价值的树木,既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还能带来经济效益,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这种“有事好商量”的决策过程,让法律条文既体现了生态保护的刚性要求,又兼顾了民生需求的灵活性。
强监督、广参与 确保立法见效
《条例》正式落地后,吐鲁番市人大常委会采取了多种措施监督《条例》执行。市林业和草原局设立的湿地保护行政部门,配备了专业的监测设备和人员,每天对湿地的水位、水质、植被生长情况、鸟类活动等进行监测记录,建立了详细的监测档案。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会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像这样的小册子,我们发出去好多。”吐鲁番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张凡拿出一个印有《条例》全文的宣传册。当地政府部门在立法落地后对《条例》进行了广泛宣传。工作人员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向群众发放《条例》宣传册,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条例》中的重点内容。为了吸引更多居民,他们还制作了周边产品,印有“保护艾丁湖”字样的帆布袋、扇子在吐鲁番几乎家家都有,《条例》也因此被更多人知晓。
节水与生产的冲突,这个立法前期调研的“拦路虎”,也在《条例》落地之后得到解决。为了保障农业用水,农业农村部门投入专项资金,帮助农户安装节水灌溉设备。为了让农户接受设备的升级,当地还建立了葡萄节水灌溉试验地,让成效肉眼可见。新的灌溉设备不仅帮助农民节约资源,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农户们看到试验地里的葡萄长势更好、产量更高,纷纷主动申请安装节水灌溉设备。
如今的艾丁湖湿地,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湿地面积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盐碱荒漠化状况得到遏制。艾丁湖的水位呈现上升趋势,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吐鲁番的大气和水质量逐年提升,“吐鲁番之肺”的生态功能正在逐渐恢复。
湿地里的粼粼波光、树梢上的啾啾鸟鸣,村民手中的增收账本,全过程人民民主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福祉。艾丁湖湿地的保护实践证明,当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充分尊重人民的意愿、吸收人民的智慧、接受人民的监督时,法律才能真正成为守护生态的坚实盾牌,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