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写信
入口
近年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聚焦“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从机制构建、水资源利用、种苗管控到常态管护,打出一套全链条组合拳,推动生态建设提质增效,为区域生态安全筑牢坚实屏障。
在机制闭环管理上,博州锚定防沙治沙主攻方向,以制度建设夯实项目根基。先后制定印发国土绿化项目管理、“两重”项目造林绿化等系列保障文件,对地块选择、造林设计、种苗供应等全环节实施闭环监管。邀请自治区专家开展专题培训,覆盖100余人次,为“带位置上报、带图斑下达”任务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总投资5.36亿元的新“三北”工程六期项目已获批复,建设规模达121.03万亩,其中营造林及工程治沙15.8万亩、退化草原修复105.23万亩,为生态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针对灌溉保障难题,博州创新水资源利用模式,实现生态与效益双赢。落实林木灌溉水费减免政策,巧用春秋闲水开展错峰灌溉,4月完成18.66万亩苗木灌溉,单次用水量控制在25-30m³/亩,保障林木灌溉需求。联合水利部门制定洪水资源利用方案,摸排符合引洪灌溉林地8.12万亩,制作引洪灌溉示意图,构建州、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通过修复现有渠系“因势利导”,让洪水资源变废为宝。
种苗质量是造林成败的关键,博州推行“五统一”采购模式,实现苗木招标、检验、付款、调配、栽植全流程规范管理。围绕355.13万株种苗需求,建立“以需定产、订单育苗”机制,开展种苗业务培训40余人次,并将监管关口前移至苗圃,严格查验“两证一签”,确保苗木质量合格率、良种使用率分别达95%、75%以上,顺利通过自治区抽检。
为巩固造林成果,博州以林长制为统领,健全常态管护机制。2024年完成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等23.5万亩,将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纳入林长令,县乡村三级林长上半年巡林2708次,整改问题2551个,聘用生态护林员205名,划分832个管护网格。同时,鼓励配置防护设施,落实划片放牧制度,有效防范人为及牲畜破坏,切实做到“三分造林、七分管护”。
下一步,博州将持续推进新“三北”工程六期项目实施,不断完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全力提升生态防护效能,让绿水青山底色更浓、生态屏障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