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写信
入口
世界雪豹看中国,中国雪豹看新疆。作为全球雪豹重要栖息地的新疆,分布着1200只—2000只雪豹,数量约占中国的一半。从新疆的阿尔泰山、天山到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等高海拔山地,都广泛有雪豹分布。
2005年在天山托木尔峰木扎特河谷地带拍摄到的雪豹照片。图 马鸣提供
“过去二十年,新疆积极推进雪豹保护研究工作,完成了从单打独斗到联盟作战的发展跨越。公众保护雪豹的意识不断提高,为全球雪豹保护事业做出了贡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马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我国较早从事雪豹研究的专家,2005年马鸣率领新疆雪豹科考团队,在天山托木尔峰木扎特河谷地带通过红外线自动照相机,成功拍摄到32张清晰雪豹照片。这是中国首次拍摄到雪豹在自然环境下的影像,在国内外引起巨大轰动,也使得新疆的雪豹保护研究前进了一大步。
“为了拍摄到雪豹在野外环境的照片,我们在2004年就开展了野外调查准备工作,算起来至今正好有二十年。”马鸣说。
2004年,考察队进入天山托木尔峰地区开展雪豹考察。图 马鸣提供。
雪豹是分布海拔最高的猫科动物,最高的分布记录超过海拔6000米,有“雪峰隐士”之称。由于雪豹栖息在人类难以生存的严酷环境,加之活动隐蔽、种群密度低,长期以来,科研人员研究雪豹非常困难,以至于著名国际雪豹专家乔治·夏勒博士在新疆、青海、西藏等地考察雪豹几十年,也只能发出“只见雪豹皮,不见雪豹”的感慨。
马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从事野生动物研究,据他回忆,二十年前,国内雪豹研究还是空白,科研人员只是在做野生动物调查时,顺带对雪豹有一些了解。鉴于新疆是雪豹分布的重要区域,2003年国际雪豹基金会决定在新疆开展雪豹调查工作,并寻找愿意承担项目的科研人员,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基金会工作人员找到我,希望我能承担项目。当时我也很犹豫,后来经过争取,国际雪豹基金会决定提供一批红外线自动照相机,才让我有了信心。”马鸣说。
2005年10月,山区降雪后,马鸣率领的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12人联合考察组,前往新疆天山主峰托木尔峰地区木扎特河谷地带开始了雪豹寻踪调查。这次调查累计野外工作71天,布设红外线自动照相机36台,16个地点拍摄到雪豹照片32张,取得丰硕成果。
2006年2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雪豹调查首批成果,拍摄的清晰雪豹野外照片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人们第一次看到了野外环境中雪豹的真实面貌。
“这次调查对推动新疆雪豹保护意义深远。”马鸣说,此后,新疆逐渐加大了雪豹保护力度,雪豹科学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此后十年间,马鸣参与开展了新疆各地的雪豹调查研究工作,足迹遍布天山南北。2013年,马鸣以第一作者身份出版了国内首部介绍雪豹的著作《新疆雪豹》,此书回顾了10年来新疆雪豹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寻找和监测雪豹的野外基本调查方法,还通过野外考察日记的形式分享了追踪雪豹考察经历。
“我从事雪豹研究工作有20余年,前十年见证了新疆雪豹保护研究的从无到有。后十年,经历了从单打独斗逐渐走向联盟作战的阶段。”马鸣说,近年来,新疆涌现出以“荒野新疆”等为代表的一批民间雪豹保护公益组织,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加入雪豹保护事业。同时新疆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国内雪豹保护合作,参加并举办了国际雪豹论坛,与青海、甘肃、西藏等省区发起“中国雪豹保护网络”,致力于统一行业技术标准,提供调查和保护技术培训。2023年,新疆加入青藏高原雪豹保护联盟,进一步推动雪豹保护技术合作,提升雪豹保护工作水平。
2021年,由新疆民间公益组织荒野新疆开展的“新疆天山东部志愿者联动社区雪豹保护示范项目”获评“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图 荒野新疆提供。
如今,已经67岁的马鸣仍在为雪豹保护事业忙碌,推进科研项目、参加交流会议、开展科普授课......持续为雪豹保护事业贡献力量。“过去二十年,虽然我国雪豹保护研究取得巨大进步,但我们对雪豹的了解依然还不够深入,有赖于青年一代坚持不懈研究下去,保护好这一珍稀物种。”马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