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写信
入口
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普氏野马悠闲地散步;在福海县解特阿热勒镇博塔莫因片区近万亩林带里,三五成群的鹅喉羚在嬉戏、觅食;在洛浦县沙漠腹地,黑鹳一家筑巢安家……盛夏时节,放眼天山南北,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为新疆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机。
新疆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独特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孕育了独特的物种资源,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这片占全国陆地面积1/6的辽阔土地上,森林、荒漠、湿地、草原等构成的多种生态系统,为野生动植物生长繁衍提供了条件。
但由于新疆生态环境脆弱,曾经,一些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减少,有的甚至一度消失。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现在自然保护区已遍布天山南北,形成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今天,普氏野马、新疆北鲵、草原雕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频频现身,种群数量不断提升。这张“保护网”有效保护着全区90%以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典型的生态系统。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新疆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有效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仍然任重道远。保护生物多样性,既是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任何一个物种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些关键物种灭绝,很可能导致依赖它们的物种灭绝,并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不仅如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据统计,全球超过30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超过16亿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产品谋生,世界上50%以上的药物成分来源于天然动植物等。毫无疑问,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维持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疆不仅建立了一批以森林生态、野生动植物、湿地、荒漠等类型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而且还不遗余力地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制度建设,为新疆野生动植物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撑起了“保护伞”。如今,保护区内违法违规人为活动得到基本遏制,生态环境变化基本稳定,保护效果良好。
遏制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还需借助科技的力量。目前,新疆通过AI面部识别技术分辨野生动物的模样、通过红外热成像设备远程追踪保护野生动物等,科技有效提升了新疆野生动物监测保护工作效率。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入更多“科技芯”,使保护效果事半功倍。
同时,“人人参与”正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力量。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不采集、不购买、不食用野生、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更多野生动植物就会在本该属于它们的家园自由生长;如果每个人都能少扔一点白色垃圾,更多生物就不会因误食塑料而阻塞呼吸;如果每个人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养成低碳环保的好习惯,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就可能壮大种群……人人参与、点滴行动必将汇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海洋”。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持续为美丽新疆增添“多样性”之美,定能在天山南北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