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登录 注册

艾比湖盐碱地“织网”育盐生植物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日期:2025-02-28 12:02 点击:[次] 【字体: 【打印本文】

  2月19日,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红盐池管护站内,一架无人机在空中盘旋,播撒着植物种子。与此同时,韩政伟和工作人员在冷风中修复防护网,开展人工播种实验,这是他们首次在盐碱地里布设防护网试种盐生植物。

2月19日,韩政伟(中)和同事正在修复被风吹坏的防护网。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白素君摄

  韩政伟是新疆林业科学院精河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站长,去年11月,他和同事来到红盐池管护站,对当地的地貌、植被覆盖率和风沙浓度指数展开调查。结果显示,这里地质干旱、盐碱度高、野生植被稀少。为此,他们在盐碱化最严重、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区域选取样地,拉起了防护网。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湖泊,也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它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任务任重道远,“红盐池管护站是进入艾比湖保护区的西大门,它距离阿拉山口风口最近,也是18座管护站中植被最稀疏的区域。”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沙比尔江·沙地克说,近年来,工作人员曾尝试裸地种植碱蓬草和红柳,然而,由于大风频发,水源匮乏,加之土壤盐碱度高,致使种子的成活率较低。

2月19日,韩政伟(右)和同事操作无人机播撒盐生植物种子。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白素君摄

  “阿拉山口常年大风,红盐池管护站的原生植被稀少,风一吹,积雪难以留存,在裸地上试种植被,难以抵御风沙侵袭。”韩政伟说,团队想到拉设防护网,留住积雪储存水分,同时防止种子被大风刮走。

  记者看到,防护网设置了3米或5米、10米的行间距,为了探究不同间距里植物的出苗率及生长情况,工作人员通过无人机和人工种植两种方式,按照预定轨迹,在不同的行间距区域内,分别播撒了盐角草、盐节木、盐穗木等10种耐寒、耐碱的盐生植物种子。

  工作人员一边播撒种子,一边对大风损坏的防护网修复,新疆林业科学院精河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工作人员雷春英表示:“我们根据风向和风速,在选定的100亩实验地里试种不同种类的盐生植物,目的是观测它们的抗旱、耐碱、抗病等各种适应能力。后续,团队会对种子的生长情况和各类参数进行定期观测,并与裸地种植的植物进行对比分析,一旦试种成功,将开展大面积推广,为艾比湖的生态修复注入力量。”


扫描分享至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