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登录 注册

多彩湿地润泽大美新疆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日期:2023-10-31 17:10 点击:[次] 【字体: 【打印本文】

金秋十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北到南,各处湿地演变为一片片金色的“海洋”。挺立的胡杨、荡漾的水波、芦苇丛中翩飞准备南迁的候鸟,无不展现出湿地的勃勃生机。

记者一行人从乌鲁木齐市出发,向东南45公里,便来到了乌鲁木齐市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乌鲁木齐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来到这里,映入眼帘的是大片金黄芦苇映衬下的柴窝堡湖湿地,眼前不时飞过的几只白鹭与不远处积雪的天格尔峰遥相辉映,野趣十足。

柴窝堡湖的华美变身是新疆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的缩影。对于干旱少雨、生态脆弱的新疆来说,湿地是滋养万千生灵的宝贵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平衡器”和“调节器”,更是绘就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生态画卷的底色。

近年来,新疆湿地保护修复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为主的湿地保护体系。目前,新疆已建有赛里木湖、柴窝堡湖、乌伦古湖、博斯腾湖等51处国家湿地公园,已建立湿地类型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7处、自治区重要湿地8处、湿地保护小区8处,初步形成以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自治区重要湿地为主的湿地保护管理格局。

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阿勒泰地区福海县,这里有一片“海”。记者一行人沿着木栈道前行,只见“海浪”拍打在白色细软的沙滩上,伴着湛蓝的天空、和煦的阳光和微风,令人仿佛置身于海边。

不过,这片“海”并非真正的大海,而是福海县的“母亲湖”——乌伦古湖。

乌伦古湖由乌伦古湖 (大海子)和吉力湖(小海子)两部分组成,是新疆北部最大的永久性淡水湖,也是我国西北干旱平原地区现存的少数几处天然湿地之一,还是迁徙候鸟飞越天山和阿尔泰山的“能量补充站”。

在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副局长任跃虎的眼中,乌伦古湖是阿勒泰地区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为保护好“母亲湖”,2017年成立了面积达12万余公顷的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按照“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工作方针,实施湿地保护项目12个。

开展芦苇复壮、封滩育草、安装生态截污闸、架人工鸟巢、造观鸟屋……为有效保护和恢复湿地,给鸟儿安一个家,乌伦古湖湿地公园实施的行动远不止于此。

眼下,已到候鸟集中迁徙的季节,湿地公园的巡护员吾什肯·穆热特正忙着巡查引鸟设施。

“这是我们建的‘昆虫宾馆’,为昆虫提供的生存、繁衍场所。昆虫多了,候鸟的食物也充足了。”吾什肯·穆热特指着一处木质引鸟设施对记者说,像这样的引鸟设施在湿地公园周边分布有500多个,包括“昆虫宾馆”、鸟窝、招鹰架以及用石头垒起的鸟塔。

如今,乌伦古湖区域内动物达101种、植物222种、鱼类23种,2017年监测到鸟类67种,目前已增加到271种,同比增长400%。“通过监测发现,乌伦古湖成为世界濒危物种白头硬尾鸭的主要栖息地,5年间,种群数量从2017年的七八只已增长到162只,成为其国内最大单次观测种群数量、繁殖种群最多的湿地。”任跃虎说。

多彩湿地润泽大美新疆,湿地已然成为当地重要的景观资源和生态优势,也吸引着大批摄影爱好者的目光。

李世忠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已连续8年来到哈巴河阿克齐国家湿地公园观鸟、摄影。“这是观鸟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今年我拍到了100多种鸟,像黑鹳、灰鹤等种类在这里十分常见。”李世忠说。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清楚。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候鸟中转站、歇脚点,现下正值候鸟迁徙季节,大部分候鸟纷纷踏上了南迁之旅,还有一些常年迁徙的候鸟转变为“常住居民”。

候鸟变“留鸟”,折射出的是新疆生态之变。

监测发现,这几年,到新疆阿尔金山的黑颈鹤数量接近200只,其中50余只选择“常住”。而在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候鸟变“留鸟”的种群数量创下了新纪录,冬季迁徙鸟类中的天鹅、灰鹤、灰雁和赤麻鸭等鸟类,变成“留鸟”的数量较多。

沿着蜿蜒的河道,伴随着成群飞翔而过的灰雁、大白鹭、鸿雁、苍鹭,记者来到科克苏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作为新疆北部戈壁荒漠中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这里分布着大面积的芦苇沼泽,星罗棋布的牛轭湖塘,既有带状分布的河谷森林,又有斑块状穿插其间的草原、草甸,周缘还分布着荒漠与沙地,是集河流、湖泊、沼泽、草甸、草原、荒漠等多种生态景观类型于一身的重要的复合生态系统。

科克苏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也尔木拉提介绍,近年来,保护区开展湿地生态补水工程,通过修建生态闸、沟渠生态闸等水利设施,形成连通水系,实现对河谷林的漓漫灌溉,恢复和扩大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同时制定管控方案,合理利用草场,并吸收保护区周边农牧民担任生态护林员。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除了黑鹳、大天鹅、沙芦草、雪白睡莲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以及额尔齐斯河流域特有的丁鱥鱼、高体雅罗鱼等珍贵水生生物外,还有额尔齐斯河沿岸的黑杨、银白杨、额河杨等杨树资源。”也尔木拉提说。

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阿勒泰市公益林保护中心管护的河谷林封育区。

封育区内的银白杨、额河杨、苦杨等天然林已被围上围栏进行有效保护,自然落种繁衍的幼苗幼树长势喜人,平均高度在1.2米以上,林木盖度达到60%以上,林区草场得到休养生息,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湿地修复和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记者在新疆欣喜地看到,通过持之以恒地保护,新疆各处湿地生态日趋向好,“颜值”越来越高。

扫描分享至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