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写信
入口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2024年全面推行林长制成效显著市县级表彰名单,新疆巴州、和田地区于田县双双入选。两地通过制度创新和科技赋能,在生态保护、防沙治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新疆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筑牢生态屏障,守护绿色家园。巴州以林长制为引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构建起严密的管护网格管理。2024年,全州各级林长全年累计开展巡林巡查15755次,解决问题1058个,实现连续27年未发生森林草原重大火灾。在塔里木河流域,完成塔河干流生态综合治理22万亩,实施胡杨林区引洪补水183.08万亩,有效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联防联治聚合力,超额完成治理任务。巴州深入落实“挑重担、建标杆、做示范”的要求,全州累计完成治理面积397.06万亩,超计划完成250.99万亩,率先完成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任务,为全疆阻击战“合龙”任务做出贡献。通过创新“三北”工程项目资金提级管理,有效解决林草项目资金“支付慢”的难题。同时,巴州积极推动跨区域合作,与青海省海西州、第二师林草局联防联治协议,率先在全疆建成防沙治沙站并投入使用。
创新治理模式,科技赋能治沙。地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于田县,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梯田治沙”,高质量完成76公里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任务,占全疆锁边任务的26.6%。当地还与3所高校、4个研发平台合作,这种“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为荒漠化防治提供了科技支撑。
产业带动振兴,实现生态富民。于田县还创新推广“于田模式”,将21.56万亩沙地划拨13个乡镇112个村,与1929户农民签订了土地承包协议。引导农户种植肉苁蓉、玫瑰等特色产业,累计带动全县1.9万余人就业,实现人均增收12000余元。目前,全县落地中药材和食品加工企业10家,合作社23个,大户1888个,中药材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5.5亿元。
两地的创新实践为全国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此次表彰也激励更多地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途径,筑牢美丽新疆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