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登录 注册

从满目黄到万亩林 荒漠变身“聚宝盆”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23-08-09 13:08 点击:[次] 【字体: 【打印本文】

盛夏时节,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359”生态林绿意盎然,一道宽100—400米、长84公里的人工生态林,横亘其间,得益于“三北”防护林工程,如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阿拉尔市,一层又一层的绿色生态屏障守护着这座年轻的城市。

7月28日—30日,“万人说新疆”网络媒体新疆行活动走进新疆阿克苏地区,由中央媒体组成的联合采访调研团队,深入阿克苏地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阿拉尔市,以柯柯牙为起点,循着一片片绿意、一个个故事,破解当地荒漠化治理模式成功的密码。

阿克苏地区地处新疆南疆地区的中部,天山山脉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20世纪80年代,阿克苏一年有100多天都是沙尘天气,隔两三米认不清人,屋里白天也得开灯,沙漠更是以每年5米的速度不断逼近城市。

在柯柯牙纪念馆,一幅幅引水治沙、植树造林的清晰画面,记录着柯柯牙从“没有绿”到“一抹绿”再到“连片绿”的变迁,讲述着新疆“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故事。第一个10年完成人工造林3.3万亩,第二个10年完成人工造林6.55万亩……作为“三北”防护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柯柯牙生态工程区累计造林12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8%提高到2020年的73%,年平均风速较生态工程区外风速低了43.7%,年平均沙尘暴日数由4天减少到1.65天,年平均扬沙天数由18.38天减少到8.57天。

“我的父亲是这里的第一代护林员,从小他就和我讲述着刚参与柯柯牙绿化工程的场景,那时的我对他的工作充满了好奇,16岁时我跟随着父亲的脚步接棒从事育林、护林工作,每天我都要走上30多公里路巡护林木,浇水、施肥、除虫害,那时我才明白,面对这一大片盐碱地的他们当时经历着什么。”阿克苏地区林业林草局工勤岗高级工、柯柯牙绿化工程第2代林业工作者艾斯卡尔·依马木说,“随着防护林的逐步完善,慢慢地我们也在防护林中间穿插种起了果树,当时不少山东、河南和四川的果农,也看中了这里果园经济的发展前景,并留了下来。”

把树种活只是第一步,保住来之不易的绿色,更是长远的考验。要让生态建设的成果延续下去,必须调动民间力量,鼓励社会参与,并让建设者享有绿化带来的经济收入。

眼下是阿克苏地区特色林果生长的关键期。在新疆阿克苏丰庆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园,整齐划一的苹果树长势正旺,果农王三妹正忙着夏季修剪、拉枝整形。

“2003年,我和父母从四川来到了阿克苏红旗坡,当时每年三四月份都是漫天的黄沙,什么也看不到,防护林、果树也很少,一眼望过去基本上都是戈壁滩,那时总听人说阿克苏的冰糖心比其他苹果好,很多人都在种,我便也加入了种植的队伍。”果农王三妹说。

1986年以来,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按照“适地适树、经济与生态统筹兼顾”原则,除杨树、胡杨、沙枣等防风固沙林树种之外,还种下了苹果、红枣、核桃等经济林树种,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

而以林养林的治理模式,也使得阿克苏地区林果产业不断做大。据统计,仅2022年该地区农民人均林果业纯收入达566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三成。

“现在,正式挂果的苹果园从原来的15亩地增长到了60亩地,我通过科学管理,每年能收获200多吨的苹果,年纯利润能达到60万-70万。近20年来,我亲身经历并见证着阿克苏当地的气候和生态的变化,正如我每年苹果种植收入一样,这里的环境也在逐年变好。”果农王三妹说。

从原始贫瘠的盐碱沙地到瓜果飘香的绿洲果园;从风沙蔽日、满眼黄沙到绿色林海……绿色的希望,孕育着生机。

扫描分享至微信

相关文章